全球免费服务热线
400-1829-877
分享到:

首页 >> 成功案例 >> 导播技术

什么是视频的临界闪烁频率?
发布时间:2019-10-24 浏览次数:5503次 来源:

      人眼对光线的反应具有一种延时效应。当一定强度的光突然作用于视网膜时,人眼对此强光的亮度感觉并不是稳定的,在强光刚刚摄入视网膜的一瞬间,人眼对此光线的亮度感觉几乎为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极短时间内(大约在0.05秒至0.15秒范围内),主观的亮度感觉升至最大,可能要大于实际光线的亮度。而后,亮度感觉会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的正常值。
 

  图为不同亮度下亮度感觉与时间的关系。所以,在相同亮度下,闪烁光源比稳定光源对人眼的视觉刺激更加强烈,这就是为什么救护车的警示灯采用闪烁光源的原因。

不同亮度下亮度感觉与时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光线突然消失后,人眼对亮度的感觉并没有马上消失,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如图所示,当较窄的脉冲光线作用于视网膜后,人眼对亮度变化的感觉有明显的延时效果,在脉冲光线消失后的特定时间内,人眼对亮度的感觉仍旧存在,这种特性称为视觉惰性。
 

视觉惰性L-实际亮度 S-亮度感觉
 

  前面说到了视觉惰性,电影正是利用了这种视觉惰性从而产生连续的动画。在拍摄影片时,每秒共有24格胶片曝光,在放映影片时,每一格胶片会闪烁两次(每一格画面会被遮挡一次形成两次闪烁),所以在观看胶片放映的影片时,看到的画面每秒钟闪烁48次。
 

  在影院环境下,每秒48次的闪烁频率并没有产生视觉上的闪烁感。如果降低画面的闪烁频率至原来的一半,即每秒24次,所有的观众均会感到强烈的闪烁感。
 

  假设有一盏可以随意调整闪烁频率的警灯,逐步增加警灯的闪烁频率,当频率达到某一数值时,闪烁感便消失,这个频率就称为临界闪烁频率,警灯的闪烁频率只要大于临界闪烁频率,人眼就会感觉它发出的光是连续而稳定的。
 

  一般认为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在45Hz左右,临界闪烁频率并不是一个常数,它与光源亮度、环境亮度、观看距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我们在观看每秒48次闪烁的电影时,并没有明显的闪烁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刷新率为60Hz的CRT显示器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闪烁感。
 

  为了达到临界闪烁频率,理论上视频影像的闪烁频率必须高于临界闪烁频率。在视频影像显示过程中,每一帧画面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的方式叫做逐行扫描。每一帧画面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则是隔行扫描,两场扫描中,第一场(奇数场)只扫描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
 

  i( interlace)表示隔行扫描,p( progressive)表示逐行扫描。在达到相同的闪烁频率的情况下,隔行扫描的带宽只有逐行扫描的一半,因此可以将隔行扫描视为一种技术折中手段。
 

  我们经常会遇到例如“1080p25”这样的表述方式,其中数字“1080”表示行数也就是水平扫描线的数量,字母“p”表示逐行扫描,“25”表示每秒扫描25帧。同样,“1080i50”中的“i”表示隔行扫描,“50”表示每秒扫描50场,由于两场组成一帧,所以“50”也意味着每秒扫描25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080p25”这样的表述方式主要指视频影像在拍摄过程中的一种格式,也可以作为显示系统的接收格式。在作为显示系统的接收格式时,它并不代表显示系统真正的显示方式,仅代表该显示系统可以接收“1080p25”这样的视频格式。如果显示系统每秒钟只显示25帧画面的话,一定会出现较强的闪烁感。一般情况下,显示系统会将25p转换成50i或50p,从而消除闪烁感。
 

  电脑显示系统只有逐行扫描一种方式,它的帧扫描速度称为刷新率,一般情况下应大于60帧/秒。刷新率与闪烁感之间的关系与显示器的本身特性有关系,由于液晶显示器采用背光系统作为光源,而每一个像素的亮度变化为连续的、不间断的,所以在60帧/秒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闪烁感。而CRT显示器的发光原理为电子束打到荧光粉上发光,所以每一个像素的亮度变化是非连续的,某些条件下,60帧/秒的刷新率也会带来闪烁感。

上一篇:导播是怎样被摄像逼疯的

下一篇:如何运用低角度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