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免费服务热线
400-1829-877
分享到:

首页 >> 成功案例 >> 导播技术

新思维下广电网络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4-7-28 浏览次数:2312次 来源:

彻底抛弃“为王”的幻想

  在新的视频经济时代下,视频内容新的传输与消费方式层出不穷,以致广电网络的走向与发展前景,再次成为关注的中心。多年来,为了寻找广电网络的发展方向,在不同时期,不同“xx为王”的提法都曾盛行一时。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便可发现,“为王”说法完全不成立。

  广电与广电网络都是政府的宣传工具和服务大众的娱乐教育媒体及渠道,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王。政府与大众只是给广电网络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平台,虽然有时可以扮演“王”的角色,却不可以为自己就是王。有人爱用“xx为王”来忽悠别人,一旦觉得老架势不灵,便希望搞出另一套“为王”的东西,却往往是把自己先忽悠晕了。这种想“为王”的观念,很像破落八旗子弟不思进取的写照。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导致对市场经济与公益服务实际上是排斥的,而寄希望于垄断手段来维持原有的地位。

  这几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动的新经济浪潮,对整个媒体产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冲击,广电网络亦初步体验到OTT与多屏应用等冲击,因此,有人便提出“体验为王”。这一提法实际上是伪命题,因为体验是受众个体的、离散的行为,而不可能成为划一的运营王道。然而王字头上加一点,便可成为广电网络的关注方向。纸媒的衰亡,并非其承载的内容被遗弃,而是新技术时代,纸媒已无法满足大众所追求的体验。如果满足用户对视频内容的新体验,的确是广电网络应该关注、研究与探索的。同时,将自己定位在为政府与大众服务的角色,放弃任何“为王”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将自己的主营业务做好。

重新定义广电宽带网

  在新媒体时代,令人眼花缭乱的媒体播放、传送、接收方式与用户体验层出不穷。作为广电网络,想要满足所有传输方式和用户体验,只会让自己迷失在需求的海洋中,被各类时髦的名词耗尽自己的经济和时间资源。其实,“广电网络”已将我们的主营业务定义非常清晰,将高品质的视音频内容传递给用户,同时将传输管道建好建全。由于技术的变迁,用户新体验产生了新媒体时代,除了高品质的视音频内容,广电网络还需将各类体验下的高品质视音频内容传送至用户,也就是当下流行的视音频多屏(联动)应用与移动用户,这也推动了传输网络的变革,即视音频内容的宽带(IP)传输。或许有人说这已是老生常谈,广电网络实施IP宽带传输的历史已有近15年的历史了。我们进入IP宽带传输领域时间不短,一谈起宽带接入,就是互联网(激动的一面),以及接口带宽与执照(沮丧的一面),结果大都是零和(替人做嫁妆),使得不少广电网络的运营商都患上“宽带抑郁症”。

  几年前,当我们谈到NGB(下一代广播网络),几乎将其简化为20Mbps、40Mbps、100Mbps的入户宽带,由于不明确主营业务,则显得相当苍白。今天每个家庭或群聚点都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如iPAD)、笔记本电脑、OTT视频盒,视音频内容成为大众所关注与体验的主要内容,由于其高品质的视音频内容所需的数据带宽,远超过以往互联网浏览的带宽通量,并且往往出现多个终端同时使用的情形,同时全高清(1080p)、3D高清、超高清(4K)等视频业务不仅进入DVB通道,亦进入了IP宽带通道,使得入户带宽不再几何级数地增长,而是呈指数形的增长。北美有线运营商(Comcast与Time Warner Cable)向用户提供高达100Mbps的入户宽带,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我们需要拥抱互联网的精神与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型视音频业务形态,而非死抱互联网接入,广电宽带网的重点在于传输新型视音频节目与内容。

广电宽带网的运营切入点

  在明确了主营业务与需求之后,也就明白了这些带宽的含义与所承载的市场,同时也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广电传输通道的挑战与机遇。我们拥有的资源与前景是:(1)广电网络依然拥有最大的家居视音频内容用户群;(2)也拥有大量的视音频内容资源与合作伙伴;(3)在网络整合之后,已形成规模化的媒体运营网;(4)新媒体体验为广电网络打开新型宽带运营网的大门。

  在大家同意要建设新型宽带网之后,需将广电宽带网的业务重点与实施策略加以明确。面对当下的新媒体,虽说广电宽带网络需要连入互联网,但其重点并非互联网的浏览,而是在于视音频内容的传输。它应该能够将已有的广播式与交互式节目移入宽带网,也能将互联网中的视音频内容无缝地、高品质地传递到用户的各类终端,实现全方位的媒体体验,即无时无处不覆盖。这决定了广电网络是否能完成在新媒体时代中的浴火重生。然而运营挑战有二:其一,广电网络DVB通道的视音频内容绝大部分无法直接呈现于各类移动终端;其二,由于出口受控,难以让用户体验流畅、高品质的互联网视音频内容。广电网络应主要关注传输运营,这是其主业,而非四面出击。为了将现有的视音频资源呈现于各类终端,广电网络只提需求,节目的二次制作应外包给专业媒资制作团队。面对第二个挑战,则需建立起缓存服务器群,将热门的视音频节目从外网镜像缓存其中,通过内网向用户提供流畅的、高品质的内容,既避免向电信支付高额的浏览费,也充分利用了大带宽的内网,从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广电网络的技术与架构现状

  广电网是否能够平滑地扩充建设新型宽带网,则是网络建设的新课题。由于高品质的视音频内容需要大带宽支持,用户终端的多样化以及多终端的同时使用,既明确了大带宽的宽带网的走向,也直接挑战了广电网络现有的传输通道带宽、传输效率以及传输架构。

  广电网络已经建立了DVB的广播式通道,然而传输效率却依然是15年前的水平:(1)大量使用MPEG-2编码格式的视频内容,压缩效率约为H.264的50%;(2)基本使用64QAM的调制方式,相比于256QAM,其带宽效率约低33%。其结果造成大量占用有限的频道资源。其次,在网络的双向改造中,所部署的双向IP网络,大多以DOCSIS2.0协议或PON+EoC构成,其主要的功能为DVB交互式业务双向信令通道,或互联网接入业务,采用过渡性技术,仅实现双向信令通道的建设,而未能建立有效、可扩容的双向传输通道。该网络DVB交互式业务的下行传输大多重复着广播式的低效缺点(低编码压缩与调制效率),而且沿用广播式架构进行交互业务的物理传输。由于交互式视音频业务的出现滞后于广播式业务,其初期的规模也较小,大家依然使用广播式的传输架构来运营交互式业务。

  随着交互式业务的增长,广电网络运营成本的压力急剧上升,在未能详细研讨传输架构修正的情况下,不少地方只能以降低传输设备品质与性能,来降低某些设备的采购成本,却无法将整体网络投资与运营开支降下来。最终造成支撑交互业务的建设投资与运营开支相当昂贵,资金投入与开销均呈几何级数增加。

  不少网络的双向改造,未能充分考虑双向传输通道的运营与发展,使得网络改造停留在10多年前的水平,如采用集成式CMTS,并部署DOCSIS 2.0的CM,造成传输通道均限制在870MHz以下,大部分的户均带宽约在4Mbps以下。或是采用过渡性技术,如PON+EoC的架构,其主流EoC(HomePlug AV)的有效通道(半双工)带宽约为200Mbps,缺乏QoS,当接入数量增加,其带宽效率将大大下降,容易造成通道拥塞。而且EoC缺乏系统可扩容性,扩容的投资是成倍的增加,初期“低成本”很快化为乌有。更致命的是,现有HomePlug AV无法与现有主流新的同轴传输技术(DOCSIS3.1或EPoC)兼容,以至于双向改造仅实现双向信令通道的开通,而未能建立有效的、可扩容的双向传输通道。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股焦躁的情绪驱动下,既不考虑光纤实施部署的技术与工程难点,也无视同轴电缆网为广电网络带来的商业价值,进而粗暴地否定同轴电缆网,摆开架势,要直接与电信拼光纤到户。再则,简单地套用大城市的广电网络架构去建设远郊县与农村广电网络,面对其高投入、低回报的窘境,或是抱怨政府不给政策,或是采用拖延战术,幻想时间会带来奇迹,而非积极地审视与调整现有的运营模式,分析与设计新型的低运营成本的网络架构。

国际有线接入网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们必须理性地分析广电的这张HFC网络及其所拥有的资源。在此,我们不去讨论同轴电缆网作为广电网络的名片与其商业价值,仅探讨其技术特点与相应的技术发展。同轴电缆本身的频谱带宽并不局限在频点如何,缺点是在高频端的衰减相对较大,随着光进铜退,在全系统中的绝对衰减值则大大地减少,配合更高效的调制方式,频谱传输带宽从原来的5Gbps(至870MHz),可增加至超过10Gbps(至1.2GHz)。北美的有线运营商不仅在利用同轴电缆提供大带宽(100Mbps)的家居用户接入,而且在不断地推动HFC网络上的新型传输技术与实施,例如Comcast在2006年开始全面部署模块化CMTS与DOCSIS3.0,随后在2008年开始,与其他有线运营商、设备厂商、芯片厂商以及CableLabs联盟,推动CCAP技术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或许,这能给我们在广电网络的双向改造中,带来一些启示。

  虽然CCAP刚开始网络试运营,但对其的研发仍在进行之中。它不仅覆盖在有线网络中光传输技术,如无源光网络(EPON)与城域以太网,也涵盖了兼容HFC网络的各类传输协议,包括DOCSIS 3.1、分布式物理层(PHY)接入以及同轴EPON协议(EPoC)。这些技术及其核心内容均在各个国际技术组织与联盟的涵盖与关注下,如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DVB-C2、CableLabs、SCTE等。DOCSIS 3.1 是DOCSIS 3.0标准的增强版本,CableLabs已于2013年底颁布了其主要标准,其主要优势:

  (1)提高传输带宽:下行-10Gbps,以及上行–1Gbps。

  (2)正交频分复用(OFDM),相比ITU-T J.83 QAM调制技术,提供抗干扰更强的信号编码算法。

  (3)相比64QAM调制(每码元产生6比特),而4096QAM调制下,每码元可产生12比特,即频谱带宽调制效率提高了100%。

  (4)更高效的纠错方法: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比里德•索罗门编码效率更高的纠错代码。

  (5)实施频谱结构的调整,如减小防护频带与扩展频谱范围。

  分布式物理层接入,将基带数字信号向射频信号的调制,从前端/分前端下移至光节点。其目的是消除长距离光纤传输中调幅(AM)信号的劣化,以实现高阶调制或频谱扩展,从而保障传输带宽的增加。EPoC则以EPON为统一传输机制,扩展现有的HFC网络的传输带宽,为运营商提供高速宽带业务。以上有线技术的发展与实施,说明了两点:其一,现有的HFC网络可以平滑地扩充与发展宽带网;其二,新型宽带网的建设与发展,对广电网络在新媒体时代中的成败至关重要。

 广电网络新架构与低运营成本的远郊县网络架构

  在讨论了传输技术之后,再看一下网络架构的新需求。前面已说明广播式传输架构在承载交互式业务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运营成本的成倍增加。广电网络现有的HFC传输架构,由于沿用广播式传输架构,每个本地网络需要几个到数十个室内机房作为分前端机房,然后将大量的高功耗、低密度的边缘设备(交换机、CMTS与边缘QAM)部署下去,不仅投资成本高昂,而且运行维护开支庞大。随着业务向远郊县与农村地区扩展,如果还要在乡镇建设机房,其投资与运维管理的压力更难以估量。

  随着美国北极光网络(Aurora Networks)公司DWDM全频带光发射机的推出,配合其虚拟分前端(VHub)平台以及数字回传系统,可从根本上改变HFC网络的传输架构,既完全兼容原有的广播式传输,又平滑地过渡到适应交互式业务低运营成本的新型传输架构,尤以其可扩容快速/平滑、部署灵活、维护简易、可靠性高、能耗低等特点,为远郊县与农村地区的业务扩展,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传输架构如图1所示。VHub可部署于室内或野外环境中,并以其丰富的应用平台架构,还可容纳各类功能模块,确保运营商不仅可覆盖家居用户,亦可快速便捷地覆盖商业与集团用户。面对业务的发展与变迁,可将传输架构平滑地升级演变为RFoG、视频/PON叠加、PON接入以及分布式物理层接入等架构。

 CCAP则是以融合(CMTS+边缘QAM)、高密度、低单位通道运营成本的平台而展示于众,它可完美地与上述的新型传输架构配合,为新媒体业务提供真正低成本、高效率的宽带网。其系统不仅可向后兼容各个行业标准,而且进而涵盖正在发展中的新型技术(如DOCSIS3.1、分布式物理层(PHY)接入以及EPoC),亦为广电网络运营商消除面对未来发展的后顾之忧。

小结

  综上所述,广电网络建设新型的宽带网是大势所趋,同时也能够根据现有成熟可靠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在现有HFC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低运营成本的新型传输架构。该架构既不妄自菲薄,切实地解决了广电网络运营的困难与挑战,亦为新媒体时代未来发展的技术需求与挑战,以及广电网络的演化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上一篇:索尼推出全新OB40普及型转播车

下一篇:论城市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