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免费服务热线
400-1829-877
分享到:

首页 >> 成功案例

【干货】超实用广告宣传片剪辑技巧
发布时间:2019-11-29 浏览次数:4927次 来源:

宣传片剪辑机巧


 

 
1.宣传片选用剪辑素材
 
 

 

画面素材:在剪辑台上,剪辑师面对的是大量独立、零散、片段的影视镜头。剪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大量的原始素材画面,进行准确地选择、正确地使用。要充分认识,正确把握动作、造型、时空这三大因素,才能得心应手,恰当合理。在正常状况下,剪辑师必须具有辨别好、坏镜头及选取优良镜头的能力。这是剪辑师的基本功,是对合格的剪辑师最起码的要求。

 

 
2.宣传片制作剪辑方案
 

 

在影视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的基础上,剪辑师必须对整部影视片的结构、节奏、声画处理、场面转换等等,运用蒙太奇的法则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设想,制定出剪辑方案。这个剪辑方案的主要依据是分镜头剧本,必须充分体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同时又要有所超越。剪辑方案是剪辑师进行艺术再创作的蓝图,它要有一定的精确性、可行性和稳定性,但也可以根据影视片拍摄的实际情况予以必要的改动。剪辑方案着重设计、安排、调整影视艺术片的结构处理。

 

 
3.确定剪辑手段
 

 

影视的剪辑手段是复杂丰富、多种多样的。画面剪辑,声音剪辑。确定使用哪一种剪辑手段进行镜头组接最恰当、最便捷、最能达到预想的艺术成效,是对剪辑师总体艺术水平和技艺熟练程度的检验。这里所说的确定剪辑手段有三层含义。一是掌握了多种剪辑手段,能够根据艺术处理的需要,在众多剪辑手段中确定一种最适合的剪辑手段,二是面对一组特定的镜头,能够确定一种剪辑手段,剪辑后能达到最佳艺术效果,三是对于不同种类的影视片,能够根据不同的艺术特点确定剪辑手段,以发挥不同影视片种各自的优长。

 

 
4.宣传片选择剪接点
 

 

在进行镜头组接时,剪辑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寻找、选择到准确的剪接点。剪接点的选择,包括画面和声音两个方面。就画面剪辑而言,最常见的剪辑点是动作剪接点,此外还有情绪、节奏剪接点等等。要认真考虑画面的动作、造型、时空三大因素,具体地说,要充分注意动作的连续,语言的节奏,情绪的贯穿,镜头的运动,画面的造型和时空的关系等等方面,才能选择到有机的准确的剪接点。准确地选择剪接点,是剪辑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对剪辑师艺术技术水平最直接、最严格的检验。

 

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 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5. 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 接“动”、“静” 接“静” 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 与“静” 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

 

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当两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动接动)。如果两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静接静)。“动” 接“动” 的一种特殊用法是所谓“半截子” 镜头组接。即不同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切换,这样一系列的“半截子” 镜头组接起来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在体育集锦类节目的剪辑中应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组接镜头时要考虑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

 

除了“动” 接“动”、“静” 接“静” 外,常见的还有“动” 接“静” 和“静” 接“动”。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6、“跳轴” 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 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当遇到“踏轴” 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 现象。

(1)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 的影响。

(3)借助人物视线。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跳轴” 现象。

(4)插入特写镜头。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可减弱“跳轴” 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 否则显得生硬。

(5)插入全景镜头。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但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跳轴” 现象。

来源:牛片网 )

上一篇:剪辑艺术水平在转播车切换台上的演绎

下一篇:不同的摄影类别该如何选择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