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时摇臂摄像和导演要沟通好,要充分了解节目内容,根据拍摄要求设计好摇臂的运动轨迹,根据摇臂运动轨迹确定好摇臂支架的定位,拍摄中充分发挥摇臂的空间优势,使节目产生出最大的艺术感染力。
选定摇臂位置要注意以下选取原则:
1)安全性。选取能承重摇臂,空中没有阻碍摇臂运动的地方架设摇臂。在室外架设摇臂时更加要注意地面的承重能力,考虑树木和空中电缆是否阻碍摇臂的运动。晚会中使用,考虑舞台灯光、装饰物等的阻碍。
2)美观性。不影响观众视线,不破坏其它摄像机的构图,即尽量不进入其它摄像机的镜头。
3)便捷性。以画面出现最为频繁的点作为运动轴心。例如,摄录晚会舞台的摇臂,其垂直的落点应该在舞台的中间,前后左右预留有运动的空间。除以上3点之外,还要考虑其它因素,比如,场地空间的限制,比赛类节目中比赛规则不允许占用的地方等等。
05、与现场各机位的配合技巧
在多机位拍摄中,摇臂主要功能是对主机位拍摄漏点的补充,以及对高难细节和极致镜头的捕捉。
其一,与主机位配合,做到穿针引线。在现场拍摄过程中,摇臂的灵活性,使之能够与主机位形成良性配合,将主机位与各个机位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连续和过渡作用。所以,拍摄前与其他机位的摄像沟通与协调很有必要,从而明确摇臂的任务,避免撞车重复,甚至相互干扰。
其二,精细镜头拍摄,增加视觉效应。精细镜头的捕捉可以有效解决常规机位拍摄不到的问题,也是摇臂大显身手的时机。摇臂可以运用自身优势,对演出者的放大渲染、空间位置等镜头做到完美“捕获”。例如,钢琴师灵敏悦动的手指动作,舞蹈演员入情入境的眼神,近景魔术神奇莫测的转换,甚至大俯大仰、倾斜倒立的镜头,给观众以浓厚的观赏兴趣,增强画面的动感,强化观众情绪,提升艺术观赏性。
其三,要避免主位穿帮。在拍摄过程中摇臂运动中可能会在各机位中穿帮,影响画面效果。所以,摇臂架设位置要恰当适宜、隐蔽可行,一般采取暗处拍摄。可以利用灯光效果,防止摇臂暴露。从某种角度讲,摇臂与主机位的有效配合,也是对相关摄像人员摄像能力与素养的考验,更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客观检验。穿帮镜头越多,与导播机位调动不利有关,也有团队磨合程度低等原因;反之,团队越成熟,技术运用越好,自然拍摄的精准度、艺术效果呈现越佳。
06、摇臂技术的具体应用
摇臂摄像最大的特点就是“摇”,即“移动拍摄”,产生动感,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新鲜元素。“移动拍摄”,指摄像机相对被摄对象的位移。参照物距离摄像机越近越好,参照物越近,动感越强。参照物也可以作为画面的前景使用,例如,广场大型活动中摇臂摄像机掠过观众头顶的镜头,参照物就是观众,机位越高则动感越弱。只有机位低,在观众头顶掠过才能产生很强烈的冲击力和动感。另外,舞台前的绿色盆景,舞台上空悬挂的道具,如,伞、气球之类,也可以作为参照物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画面的前景,只有选好参照物,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摇臂摄像角度的选择要富有创意,除了很容易实现的大俯大仰角度产生的强运动镜头之外,还要根据现场情况捕捉一些小景别,选取其它常规摄像机位无法达到的位置,以及现场观众无法观看到的构图来摄录静止的或慢节奏的镜头。例如:在舞台一侧上空摄录大型舞蹈的造型,大型晚会和体育活动节目选取的角度,设计的构图要活泼、宽广。对于会议类和对话类的节目,选取的角度不宜太花俏,节奏应缓慢,摇臂摄像机镜头不适合大幅度运动。
运用摇臂摄像也要遵循普通摄像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拍摄过程中要做到3个方面:稳、匀、准。稳就是镜头开始运动时有起幅,停止时有落幅。起幅和落幅要有力,摇臂不晃动。匀,就是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匀速,快慢适中,太快了,让人看不清,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太慢,让人无法忍受,引起观众心情压抑。准,就是运动过程中始终对准主体,让主体处于画面构图的最佳位置,切忌画面不准,出现拉锯式地去找主体的镜头。
如果想学习更多摇臂拍摄技巧
请关注《科锐讲堂》第六期导播摄像培训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培训详情